我们常听说,建筑是空间的交响乐,那么我们的家,将是一首怎样的歌?
建筑学讨论物质的“空间”构成。但“家”远远不只是一栋房子。家是生活的原点,是记忆的沉淀,是情感的凝结。当建筑学的考量中,代入人类学的视角,当我们对于家中一桌一壶、一纸一布的感知,凝聚起生活的点点滴滴、交织起家人眷恋与纠葛。
“人类学”是一门学科,更是我们介入生存世界的工具。它是一种敏锐的观察力,切换陌生人的眼光,全方位审视和认知我们的研究对象( “田野”)。如此,即使是习以为常、无知无觉的“日常”,也得以掘取更深刻的发现、感受与解读。换言之,人类学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、认知世界,更从容地生活。
建筑学X人类学,将为我们自己的家带来如何不一样的观察?
本周起,图书馆二层公共空间将展出“我的家”——建筑人类学优秀作品展。
作品来自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“人类学与空间环境认知”课程。命题选择同学们最为熟悉的“田野”——自己的家,收集大量的体现物质-空间-情感的细节,即与人物、使用、活动、情感…产生空间关联的建筑、家具、器物、设施等等,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,来展现记忆与情感的空间。
无论建筑学还是人类学,“空间”都是一个核心命题。建筑学的空间,是物质材料限定而成的场所,用来使用、并产生故事。人类学的空间,是人与人、人与世间万物的关联。在空间的问题上,建筑学与人类学产生的融合和对话,可重塑我们对生活的“形状”与“情感”的感知。
正是通过对自身最为熟悉、沉浸、投入最深情感的空间,我们得以重新体悟环境、认识自我、触摸亲情。
展出的13份优秀作业中,同学们的笔触有的老练、有的朴拙甚至稚嫩,但在文字与线条的行间,流露出细腻入理而敏锐微妙的空间观察,和对家与家人深深的爱。
任课老师/策展:刘妍
创作者:董子龙、卢芊、覃文欢、任骊阳、刘宇祺、夏天宇、赵灵犀、张继丹、李佳艺、李俊、杨雅淇、梁尧、陈明珠
展陈设计:刘妍、郑燕玲
主办: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人类学博物馆、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